• Advertisement

貓的歷史

貓貓品種資料數據

貓的歷史

帖子admin » 周五 7月 30, 2010 4:46 pm


[轉]維基
貓,通常指家貓,是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是野貓(Felis silvestris,又稱斑貓)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如Felis catus。人類從古代就有養貓的紀錄,並在5000年前便已完全馴化貓,古埃及人會飼養貓來捕捉老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等,以防止牠們吃掉榖物,現在,貓成為了全世界家庭中極為廣泛的寵物,飼養率僅次於犬,更有不少人作此動物扮演。壽命平均為12年。

品種已被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讓貓們繁殖出他們認為趨於「完美」的物種(參見選擇繁殖),但因為純種貓多為近親交配,健康狀況和混血貓相比普遍較差。

而有些貓的甚至比狗忠誠,但是跟狗不一樣,需要用時間陪牠,一旦認某個人是主人,就算擺明不要牠,也會保持距離跟着那個人,直到放棄。

名稱與術語

[編輯]學名
家貓原先的學名,是卡爾·林奈在其1758年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中所取[1],稱作Felis catus。而在1775年,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則將野生的貓(參見斑貓)命名為Felis silvestris。2003年3月31日,國際動物命名會議在2027號提案中[2],將野生的斑貓確立為F. silvestris,而家貓則歸為野生斑貓表親,學名稱作F. silvestris catus。此提案也對其他動物的分類重新審視,將17個原本基於家養型態所作的歸類,改用野生型態作為分類命名基礎,發表於《動物命名學報》(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除了上述分類方式之外,1777年,Johann Christian Polycarp Erxleben在著作《Anfangsgründe der Naturlehre and Systema regni animalis》的分類中,家貓的學名是Felis domesticus。此命名和另兩種變形,也就是Felis catus domesticus及Felis silvestris domesticus也相當常見,但是目前為止並非《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所規範下的有效學名。

[編輯]漢字的貓
關於「貓」這個字在中國文字的演變裡,屬於形聲字,形從豸、聲從苗,「豸」(注音符號:ㄓˋ,漢語拼音:zhì)原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獸類,以該字為部首的字的通常為四足食肉哺乳動物;「苗」(注音符號:ㄇㄧㄠˊ,漢語拼音:miáo),聲的部分之所以用苗是因為貓的叫聲像苗,當時還沒有「喵」字的出現。在《說文解字》裡,寫作,與楷書的貓字仍非常相像。

[編輯]西方語言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貓通常指家貓(F. silvestris catus)或其近緣動物(如斑貓,F. silvestris),如英文的cat;法語的chat等。

西方語言亦如古代中國,區分不同的貓,例如在英語中,雄貓都被稱作「tom」(在動畫片湯姆與傑利中,那隻貓亦叫「tom」),雌貓則被稱作「queen」,幼貓則被稱作「kitten」。血統的區別亦然,如非純種的貓在英國被稱為「moggy」;在美國被稱「alley-cat」,即使它們不是流浪貓(在美語中,alley意為窄巷,小弄);在台灣則被稱為「米克斯貓」(取英文mix的音譯)。

[編輯]演化歷史

[編輯]古代貓科動物
貓的演化可以追溯至在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演化出的肉齒類(Creodont),肉齒類動物為所有現代食肉目動物的共同演化祖先。肉齒類動物軀體長、四肢短、足有爪、有44顆牙、大腦不發達。在始新世時,肉齒類衰弱,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物種「小古貓」(Miacid),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棲息在森林中,大腦比肉齒類發達,捕食效率高。

漸新世時期,古老食肉動物分支成類似現代食肉動物的樣貌,如恐齒貓(Dinictis)類。恐齒貓的體態貌似於靈貓和貓,四肢和尾巴長,利用腳掌着地行走(現代貓類用腳趾着地行走)。中新世時發展出類貓科動物類群(Pseudaelurus),類貓科動物的體態已非常像貓,也開始用腳趾着地行走,牙齒的排列也與現代貓類相同。上新世時,類貓科動物類群進化成盧那貓類(Felis lunensis),為真正的現代貓科動物,無論大小、體態皆與現代貓類相同。現代貓科動物則是在更新世演化出來的。[3]

[編輯]演化近親


森林野貓(或稱歐洲野貓)


非洲野貓
在更新世中期絕滅的馬特里野貓,就是野貓的直接祖先,其中在九十萬年前演化出的森林野貓又出現非洲野貓、亞洲沙漠貓的分支,介紹主要如下:

森林野貓(Felis silvestris silvestris):棲息於西歐、南歐、東歐、中歐南部及蘇格蘭地區,完全不被馴化,故森林野貓非家貓的直接近親。
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 ):棲息於地中海上的群島、北非及以色列等地區的森林、灌木林、沙石平原及山地,非洲野貓常居住於人類的居住環境旁,故若有幼貓被人類抓來,極有可能被馴化,亦為短毛貓的直接近親。
沙漠貓(Felis silvestris ornata):棲息於亞俄、中亞、南亞及伊朗的開闊平原,與非洲野貓一樣被人類馴化,亦為長毛貓的直接近親。[4]
[編輯]馴化
貓的馴化起源研究不多。一般以家貓從古到今都保存著的畏寒特點,推測其家貓的祖先產於溫暖地帶。故非洲野貓及沙漠貓有極大可能為家貓的直接近親。

在古代人住過的洞穴中曾發現貓骨頭,雖然古代人可能僅是將吃貓果腹,但也有可能同時馴化、飼養貓,控制有害動物如鼠。前30世紀時,埃及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當時就有養貓保護穀倉、防鼠害,故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而非純種家貓就是這些貓的後代。據說埃及由於將貓視為神明看待,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5]

前9世紀,埃及人將這種馴化過的貓傳入意大利,意大利在4世紀時將這種短毛貓傳入歐洲內陸,並培育出純種的短毛貓,還在17世紀傳入美洲。長毛貓則是在16世紀才由土耳其傳入歐洲並培育出純種長毛貓。而許多貓則在中世紀時被基督教視為惡魔遭到屠殺,也間接造成黑死病蔓延,直到約18世紀前後才結束這一行為。[6]

[編輯]文獻記載


貓咬老鼠
世界最早對貓類的記載及文獻是中國西周時代的《詩經·大雅·韓奕》,當中內容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但詩句中將貓與熊、棕熊等並列在一起,似乎不是指家貓。戰國時《莊子·秋水》中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國多指野貓,但若把貓和良馬對比,則很有可能是指家貓。直到西漢初,據《禮記·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確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已肯定貓為家畜,馴化了。埃及在大約3000年前出現被馴化的貓,最早是由尼羅河上游住民馴養,幫助捕獵小動物。其後埃及的農業發展,讓食物有了剩,鼠患爆發,養貓滅鼠這件事才終於日益突出,乃至制訂法律規章加以保護貓,殺貓者將處以死刑。貴族所飼養的貓死後將塗上香油,達到防腐目的,並葬以石棺。

在中世紀的歐洲,貓曾被認為是女巫和魔鬼的夥伴而廣泛捕殺,後雖因貓能捕鼠的作用而被豢養、馴化,但時至今日,還有在街道上遇見黑貓是不吉利的迷信。在亞洲的日本則把一種雙眼分別為藍色及黃色(虹膜異色症)的「金銀眼」波斯貓作為守護商業繁榮的吉祥物。中國由於以農立國,進入農業社會的時間早,所以早在西周時就曾把捕鼠的貓作為被祭祀者,加以尊崇。

[編輯]貓迷協會與貓展
[編輯]貓展歷史
歷史記載標明,第一次貓展的展覽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1598年英國的溫徹斯特,並不正式且規模不大,展示的貓和展覽規則已不可考,隨着第一次貓展的業務,大眾開始了解到貓的不同的品種並加以培育。1861年英國倫敦零零星星舉辦小型貓展,其後10年間,生活在英國的貓迷們辦了許多小型的貓展,直到1871年7月13日,世界第一次正式的貓展在倫敦水晶宮(Crystal Palace)舉行,展出約160隻貓,依長短毛,劃分不同顏色小組,此次貓展也加深了大眾對於「貓有不同的品種」的觀念認知。

三位審查員的其中之一,哈瑞森·瓦爾(Harrison Weir),從毛皮的長度、顏色,外表的形狀、樣子,開始歸類貓種,他從1870年就開始有計劃的保留、培育英國短毛貓。但品種貓血統的追蹤記錄要一直到1887年哈瑞森·瓦爾組織The National Cat Club(NCC)才正式開始,有趣的是,當時得獎的貓不用相片記錄,而是請畫家畫出他們的樣貌以資紀念。

1860年代起,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農場就開始有舉辦小型的貓展,1895年,英國人詹姆斯·海德(James Hyde)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裡舉辦美國首次正式貓展,1899年芝加哥貓會與Beresford Cat Club成立。1906年,貓迷協會(The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CFA)在美國成立,在水牛城和底特律也在同一年舉辦貓展,1910年英國的貓迷管理委員會(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 GCCF)開始運作,接管英國的多數貓展事宜。

[編輯]貓迷協會
在現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貓協運作,除了上述的CFA、GCCF,美國本土最大的愛貓協會(American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ACFA)、國際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 TICA)、加拿大貓協會(Canadian Cat Association, CCA)、歐洲貓協聯盟(FIFe)及澳洲的維多利亞貓隻管理委員會(The Feline Control Council of Victoria, FCCV)等,也是規模不小的貓協會。[7]

[編輯]貓展比賽方式
此處以CFA的賽制舉例,以下是各種參賽組別。

非冠軍登錄(Non-Championship):係指不需要登錄證即可參加的類別組。
幼貓組(The Kitte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在協會登錄且年齡在4到8個月內。
老貓組(The Veteran Class):參賽資格為年紀超過7歲的貓。
AOV其他花色組(Any Other Variety):參賽資格為未達品種審核標準的已登錄的貓的祖先。
參考貓組(The Provisional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但未被接受參加冠軍貓組者。
混血貓組(The Miscellaneous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但未被接受參加混血貓組者`
家庭寵物組(The Household Pet Class):參賽資格為所有沒有登錄,年齡在4個月以上(若大於8個月須已節育)或不符合參賽標準的已登錄貓者。
只供展覽(The Exhibition Only Class):只做場內展覽不參賽的組別。
冠軍登錄(Championship):參賽資格為未結育的成貓。
見習組(The Novice Class):參賽資格為未在CFA登錄但已在其他協會登錄的且毛色符合CFA成貓者,此組別只在國際組與加拿大沿岸地區有執照的比賽才有。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錄合格成貓。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合格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到6條冠軍彩帶者。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閹貓(Premiership):結紮貓的組別。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錄合格絕育成貓。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合格絕育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條冠軍彩帶者。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編輯]品種

主條目:家貓品種列表
[編輯]純種與混種
[編輯]純種貓
純種貓的祖宗八代都是同一種貓,因為近親交配的問題而常造成先天性缺陷。至於雜種貓則因為其血統並不純粹,但適應力極佳而讓一般社會大眾飼養此種貓。飼養純種貓時,通常會有血統證明書,以證明該貓的血統為純種。

約兩千年前,人類開始把一些小貓特別飼養起來,經過揀選再繁殖,便把純種的下一代一步一步培育起來,這個過程是經過雜交和挑選的,所以今日能被人抱在懷裡的貓,狹義上不是「純種」,而是「雜種」。

但後來漸漸衍生了一些樣子近似、情格相近的貓,這些貓慢慢被定形了,再經過小心的選擇性繁殖,將外表的遺傳特徵穩定下來,這些就是今日的純種貓,但不同的是,它們有的是雜交而來,有的是天然而成的,但最後都會把育種的特徵變化收窄,嚴格控制下而成的一個獨特品種,最後也是由同一外形和特性的種貓來繁殖下一代,故這一種經過選擇性繁殖而得來的「純種」貓又是另一回事。[來源請求]

[編輯]混種貓
就品種而言,混種貓一般不易得到認可,外貌也可能十分繁複。因繁殖不受任何限制,因此被毛圖案變化多端。根據臉型特徵不可能做出有意義的分類。當然在某個特定地區,已出現有親緣關係的非純種貓近親交配的現象,因此彼此間有很多相似之處,然後可透過選擇性培育來強化這些自然特徵,於是便出現了新品種,新加坡貓便是這樣演化而來的。在萌島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在這裡出現了無尾基因,於是培養者繼續培育這一自然形成的特徵。現在的許多品種都是從這些自然突變演化而來的。[來源請求]

混種貓在台灣稱為米克斯貓,取自英文的MIX音譯。

米克斯貓也有花色和品種的分別,但不一定具有遺傳上的關係,如三色貓(玳瑁白色貓,那三色分別為黑、白、紅)、橘子貓(紅色虎斑短毛家貓)、虎斑貓、全白貓、全黑貓、普通玳瑁貓。

[編輯]常見貓品種
常見的貓種有[8]:



金吉拉,一種屬於波斯貓品種的長毛貓,但在一些細節的特徵上與標準的波斯貓不全然一致。


雄性阿比西尼亞貓,傳說認為拉美西斯二世曾請求阿比西尼亞國王賜他一群貓,他把貓帶到了埃及。
[編輯]波斯貓
起源於波斯,可能是由短身型土耳其安哥拉貓繁衍而來。早期的波斯貓可能受土耳其安哥拉貓影響,體型纖細。l00年後,演變成現今的體型。具渾圓身體、短四肢。小耳鼻,大眼。而波斯貓的著名分支金吉拉,原意指南美洲的小絨鼠,分為銀、金虎班兩種,毛色與該絨鼠相似而取其名。毛尖部分有顏色,毛底層則否。金吉拉是最早純人工育種成功的品種之一,且於1894年獲得承認。

[編輯]喜馬拉雅貓
此品種是由暹羅貓與波斯貓經由人工繁殖而來。由瑞典人貝斯培育而成,除了藍眼睛和重點色毛皮外,其餘特徵等同於波斯貓。毛色和毛質如同暹羅貓,另加豹色點狀 、藍色點狀 、巧克力色點狀和淡紫色點狀4種點狀毛色。毛質同波斯貓,為光滑濃密的雙層毛 觸感柔細。

[編輯]土耳其安哥拉貓
原產於安卡拉。16世紀時,土耳其蘇丹王曾將此種貓獻給歐洲的貴族作禮物。此種貓體線幽美,四肢修長,尾巴覆蓋著濃密的被毛,頭部呈倒三角形,鼻長,有核桃形眼,目色和毛色相同。耳大且耳根寬,耳越往末端越細。

[編輯]土耳其梵貓
該貓歷史可追溯至1955年,一英國人在東土耳其梵湖畔發現玩水中的貓,並將其帶回英國。1970年代傳到美國,數年後開始繁殖。毛色白不帶黃,有些貓身體會局部帶有顏色的「姆指痕」,但斑紋局限在頭和尾巴。這種貓頭腦聰明,教養輕鬆。有着健壯的體型及敏捷的身體。此外,這種貓喜歡水,這也是罕見的事。此種貓討厭狹隘的環境,因此要飼養在牠能自由活動的地方。

[編輯]布偶貓(Ragdoll)
是人工培育的貓種,確切來源可追溯到1960年代的加州,Ann Baker的鄰居收留了她家附近一隻出了車禍的貓Josephine。後來Josephine生了一窩貓,這些貓體型大且溫馴,Ann Baker非常喜歡,便開始培育這個品種。不過Ann Baker使用哪種貓跟Josephine來育種,穩定這個品種的基因,記載的都不盡相同且無可考,只知道自1965年在美國獲得認可後,已自成一血系。早期的人們通常認為該貓對痛覺遲鈍,事實上大錯特錯。若有人撫摸時,布偶貓的身體會鬆弛,有如布偶一般,很能忍受孩子玩弄,是理想的家庭寵物。

[編輯]阿比西尼亞貓
有古老的歷史,傳說祖先曾被飼養於埃及法老王宮殿,但1868年英國士兵從 埃塞俄比亞帶回英國的貓才是牠們真正的祖先。之後的品種改良才產生現在的樣貌。被是為焦點的金色被毛,每根都有2-3個色帶,所以當貓身移動時會有明暗變化,稱為「阿比西尼亞虎斑」,除小面積的額頭M字紋外,幾乎沒有條紋。中等體型,四肢有堅硬的球形趾支撐,故又名球貓。

[編輯]蘇格蘭折耳貓
有一對向前且下垂的雙耳,有大圓頸和寬下顎,雙頰鼓脹。蘇格蘭的牧羊家庭,把1961年誕生的折耳小貓以此命名。但事實上直到18世紀的中國文獻才有出現雙耳反摺貓種的記載,為突變產生的品種。蘇格籣折耳貓曾因某一遺傳因子,產下畸型後代,而在英國禁止繁殖。後來,經過慎重的異種交配,產下正常的幼貓,才在1978年獲得世界認可。經此次繁殖生下的小貓中,1/3的雙耳反折。而反折現象要出生後3週才出現。最近也出現長毛種。

[編輯]俄羅斯藍貓
頭部彷彿由數個平面構成,額頭平坦,由側面看像蛇,故稱作「眼鏡蛇的頭」。全身由帶銀光的藍毛包著,眼睛為綠色。雖然有人說,以名字看,應源於 北歐及歐俄北部,但正確起源仍是謎。不過,由英國人培育品種之說法,倒成為定論。19世紀末,該貓首度出現於貓展。當時的體型接近短身型;但世界大戰後,常與暹羅貓交配,變成纖細體型。不過自1960年代以後,有返回原體型的傾向。其四肢細長、臉窄小,大耳朵極薄,具雙層短毛。此貓性情內斂且溫馴,絕不會亂叫。

[編輯]美國短毛貓
簡稱「美短」,頭部為有點方的圓形,側面有平緩的條紋。美國短毛貓之起源,可溯自美國殖民時代。據說美國短毛貓的祖先,和來自英國的拓荒者一併進入美國,幫助捕鼠。後來,美國原住民開始飼養這種貓。由於北美洲氣候惡劣,為了在陰寒、雨天等環境求生,此貓便具有厚胸、粗頸、結實的半短身型體型,且體毛稍硬,形成稠密厚皮。除了狩獵用途外,也可當作玩賞貓。此貓以銀白色和黑色的古典虎斑聞名,被認可的毛色已超過30種,而且這種虎斑的腋窩的螺旋絞、額頭的M形紋、背上的3條紋路,及肩膀的蝴蝶紋等,一般貓都沒有。

[編輯]埃及貓
中等頭部帶有圓形感,有一雙大耳朵。臉、四肢和尾巴有條紋,由喉到胸有橫兩條項鍊花紋。古埃及有一名為「巴蒂斯特」,外形如貓的女神,臉上有如埃及貓般的點狀花紋。此貓被認為是古埃及人所飼養的貓。埃及貓是唯一不需人工繁殖形成點狀花樣的貓種。埃及貓被喻為「小型豹」,身上有着大大小小的點狀花紋。至於額頭,在埃及型和英國型有甲蟲圖案,但美國型則為M字。銀色、青銅色和黑灰色是基本毛色,體毛柔滑。

[編輯]丫貓
「丫」是四川話很撒嬌、很嗲的意思,讀nia。 中國四川古代的一種貢貓,又稱簡州貓。中等體型,有虎斑、三花、青灰、玉白、玄青等花色,耳朵外沿有子耳朵,古時是進貢宮廷的高貴品種。在今天的四川成都,還有一個龍泉驛區,「龍泉驛」這個名字的來歷就是因為這裡曾是一個驛站所在地,龍泉驛有一條「衙門巷」,這個「衙門」就是古時候為挑選貢貓專設的國家機關。

[編輯]生活史

[編輯]繁殖
有的時候,公貓到處撒尿,而母貓在半夜狂吼亂叫,民間俗稱此為「鬧貓」,即貓的發情。通常經由結紮手術可以解決或大幅減輕此問題。另外解決的方式,也可以利用貓薄荷能使貓咪產生「性反應」的特性,讓貓咪的需求能得到舒發,就不會產生公貓到處撒尿作記號的問題。



哺乳的4隻小貓。


剛會張眼的幼貓


六周大的小貓
一般認為,貓的發情期是冬末至夏初,也有少部分沒有非常絕對的時間。在此期間,沒有懷孕的母貓每隔14~21天就發情一次,發情時間持續3~6天,其中要求交配的時間大約連續2、3天。交配時,雄貓的陰莖會勃起並帶刺,勃起向上的陰莖會碰觸到雌貓的陰道壁,雌貓必須倚靠這種方式來刺激排卵,因此,雌貓很少在第一次交配時就懷孕的。大部分貓的懷孕期是在63天,幼貓會在6至7周斷奶,在10至15個月後性徵會發育成熟,雌貓一次會生産多胎,而雌貓的子宮也有4個子房。

[編輯]生產
母貓在懷孕期間需要補充平常1.5倍的熱量及營養物以讓胎兒獲得營養。在最後的十天,母貓會找尋分娩的地方,乳房也會開始變大、變紅。通常貓咪會找個寂靜的地方自行生產,此時的母貓會因為陣痛而焦燥不安,走來走去,某些會拉出軟便,接下來,分娩就會開始了。營養補充足夠的貓可以自行將幼貓清乾凈、撕開胎衣,並餵奶。

一些母貓會因為幼貓沾上人類氣味而拋棄幼貓,雖然說也有許多習慣躲避人類的流浪母貓會接受被人抱過的幼貓、但是發現幼貓時仍然要避免碰觸以避免被拋棄的風險。

[編輯]幼貓期
貓剛出生又瞎又聾,也無法自行取暖,上廁所也須要母貓幫忙。貓的鼻子到三週大時才會發育完全,可是牠一出生就能分辨媽媽的味道。此時的幼貓睡眠時間極長,因此如果在叫,通常是太冷、身體不舒服或肚子餓了。母貓會用舌頭刺激幼貓肛門,這樣幼貓才會排泄。

小貓們出生時的體重約為一百公克,約兩週後,體重就會增加一倍。二周齡以內的小貓,每分鐘正常心跳在二百次以上,呼吸的速率每分鐘約為15~35次。初生小貓體溫較低,約為35~36℃,在出生後的1~2週內會慢慢上升,直到四周齡時約上升為37.7℃。小貓剛出生時就有痛覺,但是和痛覺相關的神經肌肉反射,在7日齡才會發育完成。

小貓在出生後5~14天會張開眼睛,此時的虹膜呈現灰藍色,也就是所謂的灰藍色眼珠,在未來幾週內,眼睛才會慢慢變成以後成貓具備的顏色,只是,小貓約在3~4周齡時,才具備足夠的正常視力。7~14日齡開始慢慢會爬行了,第16天就會開始搖搖擺擺學走路,到第21天時步伐更加成熟穩健。[9]

貓通常要到第三週走路才會穩,在這之前,只靠母貓的搬動。貓在二週大時會長出第一組牙齒,三週大會自己上廁所。這時的貓也會開始玩耍,四週大的貓會互相咬著玩,也會學習如何才不會傷害到對方。小貓在第五週開始斷奶,開始吃硬質食物,也會變得獨立。這時的貓的平衡感已經發育完全,也懂得梳理毛髮。這段時期是貓學習的階段,牠們必須學會認識自己與其它動物。

貓出生滿兩個月後,肌肉發育完全,不過還是需要多多鍛練才能準確判斷距離、高度和速度。狩獵的技巧也是在此時期學會的。一般來說,幼貓最好在三個月大後才離開母親。

貓三個月大時,就有地盤觀念,方向感也很好。

[編輯]成貓期
貓出生滿六個月即為成貓,大部分的成貓很懶,但在清晨及黃昏時,精力特別旺盛,此時的貓可以跑、跳和狩獵。貓青春期的到來極其突然迅速。雌貓一般出生後7-8個月,最遲到1歲時第一次發情,根據貓的品種和生活環境,也會有所不同。暹羅貓一般在出生後7-8個月,波斯貓在10-18月時發。最近,也許是由於在人類的飼養下,營養太好的緣故,有的遏羅貓在5個月時就開始發情了。雄貓比雌貓晚2-3個月,大約1歲時發情,一直到10歲左右都可進行交配。一般貓惹人嫌是在交配期,聚集數隻貓發出怪叫聲音,吵雜聲影響住宅區安寧。

貓的發育速度比人快很多,其中又以沒有被人類飼養的流浪貓發育最快,通常,家貓滿一周歲時,就相當於人類的20歲,滿二周歲時,就相當於人類的24歲,然後每活一年,就等於人類的四年。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貓只要一周歲,就可以交配,而十二歲時(相當於人類的64歲),就會邁入老年期。

在飼養的情況下,貓可活15至20年,已知最久的曾活36年。家貓如果不得出門或被切除卵巢或被閹割(如此可避開攻擊和意外),便可活較長壽命。現代城市中的野貓通常只能存活2年,或更短。貓的趾底有脂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

[編輯]行為

[編輯]飲食
擁有優良的犬齒與消化道的貓是理想的食肉動物。牙床兩側上的前臼齒與臼齒能像剪子高效地剪肉。當犬科動物進化出此機制時,貓科動物已發展得相當進步。異於其他食肉動物,貓幾乎不吃任何植物。熊或狗等肉食動物常會補充如水果、根莖、蜂蜜等食物,但貓則專吃肉。因難以利用、消化、吸收植物成分來合成必要的胺基酸,貓飼料只會含有少量植物性成分、飼養的貓仍無法適應素食。而馴化的狗,餵食時常會在肉中參雜植物,有些狗甚至能變為完全素食。在食物份量方面,貓少量多餐。貓喜捕食鼠類,有時亦食蛙、蛇等。貓亦有個封號:挑食者。此因貓擁有靈敏的嗅覺器官,這些器官對某些食物相當敏感。貓藉此抵制不合適的食物。當貓皺起嘴巴,放低下巴,用舌頭舔一舔食物時,這就表示它正在嗅食物。狗與馬也會做這種事。

貓與其它大型貓科動物相似,先埋伏,再迅速捕食;或猛烈撞擊,或用其鋒利犬齒咬住獵物頸部,咬斷其脊髓、氣管,以殺死獵物。

相對其他家庭寵物,貓需水較少。貓所以能以少量的水生活主要是因家貓乃演化自生活於非洲沙漠的野貓,可利用食物中的水分而不需大量的額外補充。貓亦能濃縮尿液。但許多貓食用缺水的乾飼料,容易攝水不足,對腎臟造成負擔。因此飼主必須提供方便而清潔的飲水,並注意是否有飲水不足的現象。

許多貓有乳糖不耐症,含乳糖的牛奶對它們來說算是瀉藥,應該以無鹽芝士等低乳糖的乳品代替牛奶。

目前已知給貓餵食太多,貓體重會達到23千克(50磅),必須避免這種對貓不健康的行為。

貓的飲食中除高水平的易消化吸收的動物蛋白質外,也需脂肪及極少量的必需維生素與礦物質。而貓每日對熱能之需求:如體重3公斤(7磅)約需250大卡的熱能。市面上出售一般食品之含水量:罐頭食品75~80%,半濕鋁箔或塑膠包食品20~30%,而乾飼料約含水8~10%。

若日常不用市售貓食而自己配食,可輪用鼠肉、魚、肝臟、雞肉、兔肉等肉類再加入少量的麵食、熟馬鈴薯或白飯,其中要注意魚及雞的骨應盡取出及不可煮太久,且不應加鹽等調味料,此為外國一般的供飼法。至於在台一般供食均以豬肉或牛肉為主食,另外補充一些蛋、魚、牛奶則亦可得相同優良的效果。因其食量小,一日餵食二餐已足。每餐供食量約在二大湯匙,而一日之花費約在30、50元台幣左右。若擔心骨骼發育不良,可添加已消毒之蒸骨粉(Steamed Bone Meal),用量為每240公克食料混1/8平茶匙(約0.6公克)。至於肉類及魚可佔總飼料量的25~30%。蛋及乾乳酪也是良好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尤其乳酪含極高的鈣及磷。貓較其他動物需要較多維生素A及脂肪。另外也可以添加適量的牛磺酸。

[編輯]衞生習慣


貓經訓練後可用人類的馬桶
野貓與家貓的祖先相信來自草原。日常行為上它們極相似,貓更享受在溫暖與日光照射的環境上休息。貓的排泄物乾燥,貓會將其埋於沙中。貓也能長時間靜止不動,尤其在觀察獵物或準備攻擊時。在北非的野貓的祖先亦可能與家貓有關。

貓非常愛乾淨,常舔護毛皮。貓的唾液如同強效清潔劑,但這唾液會致人類過敏。貓在舔護時會吞下毛髮,在胃中累積成球,胃中的毛球無法藉排泄排出體外,有時貓會自行吐出毛球,但有時須用化毛劑軟化毛球。

多數種類的貓都很怕水,但部分因天生或後天培養,喜在水中嬉戲。如土耳其梵貓(Turkish Van)很愛游泳。

[編輯]睡眠
貓為補充精力,睡眠時間比其它動物長。每日睡眠時間在12至16小時間,平均在13至14小時,但部分貓會睡上20小時,但只有百分之30的睡眠是真正入眠的酣睡期,其餘睡覺時間皆易驚醒,稱為非酣睡期。在英語,「cat nap(打盹)」指能像貓一樣快速入睡,誰要是這樣就可說是「Taking a cat nap(打盹中)」。

[編輯]發聲
貓叫聲在中文為喵(miāo、ㄇㄧㄠ),日語的nyaa(にゃあ),美式英語的 meow,英式英語的 miaow,法語的 miaou,以及其他不同的語言拼法。貓叫聲有着其意味深長的意涵,貓也會發出使人舒服,開心的鳴鳴聲,和低聲嘶吼,貓甚至可以同時喵喵、貓貓叫或發出鳴鳴聲,儘管這很少見。有時貓也會嗥叫或鳴叫。除了喵喵叫以外,貓還會發出咕嚕聲,沒有人確知貓如何發出這種特有的咕嚕聲,據說發出咕嚕聲是小貓想喝母貓的奶所發出的聲音,可能從喉嚨裡、聲帶附近的薄膜振動所產生,成貓發出咕嚕聲通常表示友好、滿意、放鬆,但生病或煩躁的貓偶爾也會發出咕嚕聲。

某些貓先天無法發聲,稱為無聲貓,亦有聲帶被割而無法發聲者。

[編輯]遊戲
幼貓常會藉與其他貓遊戲以訓練自己捕捉獵物。由人類豢養的貓大多會用人造的逗貓棒予貓玩。

貓玩遊戲無年齡限制,哪怕是成貓也會玩。就室內貓而言,遊戲是良好運動,還能增進與同伴的情誼。但若玩得太過火,或會受傷。在人類卡通中,貓愛玩毛線球,但貓也極可能吃下貓線球的毛,而引發一些腸胃疾病,故對貓來說,該種遊戲並不好。

[編輯]肢體語言


腹部朝上時的貓


保持警戒的街貓
貓有時會豎起尾巴,這不僅代表小貓希望母貓舔拭屁股,也是撒嬌。貓心情好時眼睛會半瞇,耳朵微傾並放鬆,尾巴輕擺,腳掌上下地輕輕搓揉,不特別凝視任何東西。可能會發出咕嚕聲。被信任的人抱到膝上時,緩慢地擺動尾巴表示牠完全處於輕鬆無慮的狀態下,當貓花長時間清理自己身體時,也是同樣意思。

若貓在地上翻滾或躺下,最脆弱的腹部朝上時,表示信賴周遭的人。只是,別隨便摸牠的肚子。

若有東西吸引了貓咪注意,便會豎耳以接收訊息、瞪眼以專心凝視可能的威脅或獵物。然後停下來評估對手,但仍保持警覺。貓打輸對手後,尾巴會捲進來,耳朵或鬍鬚下垂,身體縮成一小團。貓在極度恐懼或生氣時,尾左右迅速擺動,耳平貼,舌拱起,瞳孔放大,張口露牙,鬍鬚前翹,發出兇猛的嘶嘶聲來恐嚇敵人。若想逃跑,還是會虛張聲勢一番。弓起背,豎起毛和尾,撐大自己身體企圖嚇退對手。

當貓尾輕彈,如處於迷惑狀態,表示正在思考,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演變成上述情形,若貓感到緊張,則會垂下尾巴,放鬆被毛。

貓也會感悲傷,但不像人會哭出淚來,而會用叫聲表示。不同貓有不同叫聲,不止限於一種。如果貓流淚的話,通常是因痛楚,或患眼疾。[10]

[編輯]地域性攻擊


凝視中的貓
儘管被喻為非群居的動物,家貓尚可在戶外集群、也可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但不像獅子會群體攻擊。每隻貓都擁有明顯的領域(在性別上雄貓擁有最大的地盤,而遭閹割的則最小),在所謂中立地帶,貓就較少有地盤,或是互相侵越等問題。除了中立地區外,擁地盤的貓通常會積極抵抗陌生貓,凝視,發出嘶哄聲,再咆哮,如果該貓尚未離開,地盤貓則會展開激烈攻擊。欲攻擊的貓會壯大自己身軀,豎毛,或身子豎成弓。攻擊時通常用其前掌對臉強而有力的掌擊,但少有嚴重傷害,失敗者只會帶着小抓痕匆匆離去。在性別上,雄貓常因生活中時常攻擊,而在臉上留下傷痕。當然不只雄貓才會攻擊,雌貓也會為地盤或保衞子女而攻擊,閹割的貓也會為它們的小地盤積極防衞。

貓是很有地域性的動物,會在自己的地盤留下氣味,利用貓下巴,耳朵及尾部都具備的皮脂腺磨蹭物體。(耳朵後側可以分泌一種貓才能聞得到的氣味,所以也有俗話說「被貓發名片」就是被貓蹭上味道了。典故出自april大王→右邊這隻貓貓長的就很像大王。⌈大王:April的貓貓⌋)[來源請求]

貓與狗一般互相討厭,如獵狗會咬貓。許多貓本能上也害怕狗;常見野貓站在牆上、屋簷不知所措,狗則在地上咆吠叫不停。

但貓狗不合也常見例外:人類飼養的家犬很可能是例外,會對貓示好;而一些貓也會發覺部分狗無威脅,與對貓友善的家犬成為好友。

[編輯]生理與解剖



雄貓的解剖圖
[編輯]消化系統
貓的牙齒排列方式異於其他動物,貓共有30個牙齒,包括12顆小門齒(上下頜各6個),4顆犬齒,和14顆臼齒。通常位於上頜的後假臼齒和位於下頜的第一真臼齒較其他齒粗大,因此又稱為食肉齒。貓的牙齒特在演化上可以特別方便貓吃魚或骨頭等質地硬的食物。家貓舌頭上富有呈絲狀乳突被有很厚的倒鈎形角質層,方便貓刮乾淨骨頭上的肉。

貓的胃是單室胃,腸比起兔長一點,盲腸細小到只能看見盲端上一個微小的突起。肝臟分成五個葉,分別是右中葉、右側葉、左中葉、左側葉和尾葉。

在貓的肛門週圍約四點鐘及八點鐘方向的地方有一退化腺體稱作肛門腺,肛門腺會自動分泌肛門腺液,其作用為當貓的排遺過硬以至於有傷到肛門風險時進行潤滑以達到順利排便之目的。但若貓隻有軟便、腹瀉甚至下痢的情形,肛門腺液不會受刺激而排出腺體外部,發生阻塞的現象。

[編輯]循環系統
貓的循環系統發達,不僅血壓通常穩定,血管壁也較類似動物堅韌,但對強心甙敏感。貓的紅血球大小不均,有些紅血球的邊緣附有一圈環形、灰色的結構,叫做紅血球折射體(RE),正常情況下,只有一成的紅血球中帶有紅血球折射體。

貓的血型和人類的血型相像,貓的血型包括A型、B型、及AB型三種。A型的貓可接受A型及B型的血,但對小部分B型血有輕微的過敏;B型的貓卻只能接受B型的血;AB型的貓咪則通用每一種的血,如果輸錯血,將會造成嚴重的溶血及休克問題。[11]

[編輯]呼吸系統
貓不常咳嗽,但若貓受疾病、機械或化學造成的刺激則易誘發咳嗽。貓的肺臟分成七個葉,右肺有四葉,左肺因為靠近心臟,故只有三個葉。

[編輯]生殖系統
雌貓乳腺在腹部,通常有四對乳頭。子宮有雙角。雄貓陰莖只在勃起時指向前,故在泌尿時,尿向後方排出。貓和兔都是刺激性排卵動物,也就是說,雌性只有經過交配的刺激,才能排卵。

[編輯]中樞神經系統
貓的大小腦都很發達,其頭蓋骨和腦皆具有某些特定的形態特徵。較能忍耐去腦實驗(實驗中會破壞腦部)和其它外科手術。此外,貓的平衡感和反射功能都非常發達,也有一個反應銳敏的瞬膜。

貓對嗎啡的反應和一般動物相反,一般哺乳動物如犬、兔、鼠、猴等對嗎啡的反應都是中樞抑制,而貓對嗎啡卻表現成中樞興奮。貓對嘔吐感的反應較其他動物靈敏。貓的呼吸道粘膜對某些氣體或蒸氣反應很敏感,所有的酚類(Phenol)也都能使貓敏感[12],如殺蠕蟲劑酚噻嗪(Phenothiazine)。

與草原動物一樣,貓能適應大的溫差,但非長時間的。它們能適應如濃霧,降雪,降雨的天氣,而在與其它品種相比較,挪威森林貓與緬因浣熊,更能適應這些環境。貓在環境潮濕時會致力保持體溫於攝氏39度(華氏102度)。[13]

[編輯]骨骼
貓的骨骼共有230塊,其中脊椎骨佔了30塊,相對地,貓的脊椎骨間距大,其間都穿插著厚而軟、具彈性的纖維軟骨,使貓能靈活運動。此外,貓的肩胛骨僅在側邊與肌肉相連,使其關節能在各個方向運動,而貓的流動鎖骨讓貓能作長距離跨步。

[編輯]貓爪
貓的爪子尖銳還能有伸縮作用,能夠向外露張開或是往內縮閉藏起來。

[編輯]感官
[編輯]視覺


貓的瞳孔能縮得如線般狹小
貓的感官完全為狩獵設計,貓的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在哺乳類動物中極敏銳。雖在晝間視覺不及人類,貓的夜視能力卻相當出色。在亮處,貓會將瞳孔縮得如線般狹小,以減少對視網膜的傷害,但會縮窄視野。貓的網膜背面有一層藍綠色像熒光一般的薄膜(Tapetum Lucidum)可增加在暗處的視力。閃光中,貓眼能呈現各式各樣顔色。如同多數食肉動物,眼長在臉上朝正前方,賦予其遼闊的視野。貓對三原色的辨識力很差。關於貓的夜視能力,生物學家發現到牛磺酸對貓的視力起了很大作用,由於貓本身不能合成牛磺酸,必須仰外攝取,當體內缺乏時,會造成視力及夜視能力變差,夜間活動更受影響。因此一般人對貓愛捉老鼠的普遍印象,並不十分究其真正原因。透過生物學家解釋,老鼠體內有這種物質,所以也難怪貓為了得到牛磺酸,會經常捕捉老鼠。[14]

當四周光線微弱,貓會用鬍鬚來改善行動力與感知能力,主要分佈於鼻子兩側、下巴、雙眼上方、兩頰也有數根。鬍鬚可感受非常微弱的空氣波動,故視野不清時也能辨識阻礙位置。鬍鬚尖端與雙耳連成一線,恰是身體能通過障礙的最小範圍,故可在黑夜中快速判斷地形能否通過。

貓有第三眼瞼,當貓眼瞼張開時,扎眼時第三眼瞼會從旁稍微遮蓋眼睛。若貓病了,或是睡眠,笑着,此眼皮會縮回一部分。若貓長時間嶄露第三眼瞼,表示它的健康有問題。

[編輯]聽覺
貓每隻耳各有32條獨立的肌肉控制耳殼轉動,因此雙耳可單獨朝向不同的音源轉動,使其向獵物移動時仍能對周遭其他音源保持直接接觸。[15] 除了蘇格蘭折耳貓這類基因突變的貓以外,貓極少有狗常見的「垂耳」,多數的貓耳向上直立。當貓忿怒或受驚時,耳朵會貼向後方,並發出咆哮與「嘶」聲。

貓與人類對低頻聲音靈敏度相若。人類中只有極少數的調音師能聽到20 kHz以上的高頻聲音,貓則可達64kHz,比人類要高1.6個八度音,甚至比狗要高1個八度。[16]

[編輯]嗅覺
家貓的嗅覺較人類靈敏14倍。[17]

[編輯]味覺
貓早期進化時由於基因突變,失去「甜」的味覺,[18]但貓不光能感知酸、苦、鹹味,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還能嘗出水的味道,這一點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不過總的來說貓的味覺不完善。

[編輯]被毛

[編輯]長度
貓主要可以依據被毛長度分為長毛貓,短毛貓和無毛貓。

長毛貓的被毛非常茂密,甚至能使貓的體形擴大一倍,底層被毛是貓體形擴大的主要原因。有些長毛貓,比如土耳其安哥拉貓,被毛不太茂密,因此有時被歸為半長毛貓。和所有的貓一樣,長毛貓在溫暖的季節會大量脫毛,而使外形發生很大的變化。
短毛貓的短毛能使你清楚地看到毛皮下的肌肉,或是肌肉粗壯發達,或是苗條光潔。短毛貓在外觀和毛皮質地上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短而光亮,緊貼身體;也可能身體各處的體貌長短不一。被毛質地或細膩或粗糙,或厚密或松軟;毛或直、或皺、或卷、或成波浪狀。


無毛貓


重點色貓,此例中的貓臉上顯著的黑斑即其重點色。
無毛貓原本無毛或毛較少的純種經自然突變而成。後來,這種突變又在選擇性培育中得到重視,並有突破性發展。雖然過去已有關於這種突變的紀錄,但只産生了一種貓,即加拿大無毛貓(Canadian Hairless),或斯芬克斯貓(Sphynx);實際上,身上有一層絨毛,尤其是在臉、耳、腳和尾巴上。關於這種貓的爭議依然不少。
[編輯]顏色
貓被毛顏色大概可以分成全色(Full colors)、深褐色(Sepia colors)、重點色(Pointed colors)、貂色(Mink colors)、玳瑁色(Tortoiseshell)、白色(White)六個類別。

全色係指貓隻全身的被毛都有完整色素沉澱,貓隻被毛顏色的基本色素只有真黑色素(Eumelanin)和嗜鉻黑色素(Phaeomelanin)兩種,而真黑色素易產生變異,使毛色會從黑色(Black)變異成棕色(Brown)、淺棕色(Light brown),再因密集(Dense)和稀釋(Dilute)產生各種顏色;嗜鉻黑色素則只會產生橘色(Orange)而不變異,故只會依密集和稀釋產生顏色,生成顏色如下表:
全色生成之主要毛色表
密集 稀釋
真黑色素 黑色(Black) 黑色 藍色
棕色(Brown) 巧克力色 丁香色
淺棕色(Light brown) 肉桂色 淡褐色
嗜鉻黑色素 橘色(Orange) 紅色 奶油色
深褐色乃全色基因之第一次的變異,此種貓的耳、臉、四肢末端及尾巴的顏色較其他部分稍為深了一點,瞳孔為黃色系,代表種為緬甸貓。
重點色則是深褐色的變異,重點色貓幼期多半幾近白色,而耳、臉、四肢末端及尾巴的顏色則會愈來愈深,瞳孔為藍色系,代表種為暹羅貓。
貂色貓主要是由深褐色貓與重點色貓交配產生,特徵幾乎與重點色貓一樣,但界線較糊,瞳孔為綠色系,代表種為東奇尼貓(緬甸貓與暹羅貓配種而成)。
貓隻被毛主要毛色表
全色(傳統色) 深褐色 重點色 貂色
黑色 深褐色
海豹(Seal)深褐色 海豹重點色 海豹貂色
自然貂色
巧克力色 巧克力深褐色
香檳色(Champagne) 巧克力重點色 巧克力貂色
香檳貂色
肉桂色 肉桂深褐色 肉桂重點色 肉桂貂色
蜜糖(Honey)貂色
紅色 紅深褐色 紅重點色 紅貂色
藍色 藍深褐色 藍重點色 藍貂色
丁香色 汀香深褐色
白金(Platinum)色 丁香重點色
白金重點色 丁香貂色
白金貂色
淡褐色 淡褐深褐色 淡褐重點色 淡褐貂色
奶油色 奶油色深褐色 奶油色重點色 奶油色貂色
玳瑁色貓:
貓共有18對體染色體(Autosomes)加2條性染色體(Sexchromosomes),嗜鉻黑色素在X染色體上,但真黑色素卻在體染色體上,故當嗜鉻黑色素不存在時X染色體便會從體染色體呼叫真黑色素,換句話說,公貓從其母親得到X染色體,若這個染色體有嗜鉻黑色素就會讓嗜鉻黑色素開始作用,但要是這條染色體上沒有嗜鉻黑色素便會讓體染色體的真黑色素作用;但母貓會從其父母得到兩條X染色體,若其中一條帶嗜鉻黑色素,其中一條帶真黑色素,則這兩種色素會以馬賽克狀排列成為玳瑁色。
白色貓的毛乃因毛管裡沒有色素或色素被抑制而產生,正常白色被毛由白斑基因(White spotting gene)控制,白斑基因會形成白色的斑點當白斑大到覆蓋住整隻貓體即成為全白色貓,全白色貓也可能由顯性白色基因(Dominant white gene)控制,兩者之間難以分辯。此外,白貓易有可能是隱性基因造成的非常態現象─退化白和白子(Albino white)。白貓的眼睛顏色不固定,甚至有兩眼不同顏色的可能。[19]
[編輯]花紋
貓的被毛易形成許多花紋,有保護色之用,而有些花紋為某種品種貓的代表花紋,以下為貓各種花紋大致的介紹。

單色:單色(Soild color)指單單只有一種花色,如全白貓,但通常要等到貓長大到成年期才能分辨出來,而紅色貓的單色卻常因基因問題產生虎斑紋。
重點色:在身體末端重點處(鼻尖,耳朵,腳,尾)有較深顏色。如暹羅貓與喜瑪拉雅貓。
毛尖色:只有毛的尖端有顏色。
煙花:煙花(Smoke)係指毛尖色佔有二分之一的部分。
陰影:陰影(Shaded)係指毛尖色佔有四分之一的部分。
金吉拉:金吉拉(Shell)係指毛尖色佔有八分之一的部分。
虎斑:虎斑(Tabby),是最普遍的花紋,有多種類形,但共通點就是額頭上有M字紋。
經典虎斑(Classic Tabby):特徵是額頭處有M字紋延伸至脖子,肩膀有蝴蝶紋,體側有同心圓,四肢、尾巴有環狀紋,腹部有類似背心扣子的花紋,胸部有項鍊紋,代表貓種為美國短毛貓。
鯖魚虎斑(Mackerel Tabby):類似經典虎斑,但M字紋較細,且背部有三條細線,體側有縱線,代表貓種為短毛波斯。
斑點虎斑(Spotted Tabby):身體有分段的環狀紋,形成均勻的圓點,四肢與尾巴末端可能有條紋,但是臉上還是會有M字紋,代表貓種為埃及貓。
多層色虎斑(Ticked Tbby):又稱阿比西尼亞虎斑,身體是多層色,眼睛四周有數條斑紋,額頭上也有M字斑,代表貓種為阿比西尼亞貓。
混色:
手套(Mitted):特徵是下巴、腳掌和肚子是白色,其他地方都有顏色。
雙色(Bi-color):白色佔二分之一或以上,頭、背、尾有顏色,四肢零星有色塊,但若為玳瑁雙色貓會有三種顏色貓,故雙色貓不一定只有兩種顏色。
花斑(Harlequin):白色佔四分之三或以上,頭、尾有顏色,背、四肢零星有色塊,跟雙色差不多,難分辨。
梵(Van):只有頭、尾有顏色,其他地方最多只能有百分之十五有顏色。
重點色:請參見貓#顏色
[編輯]健康

[編輯]貓的寄生蟲
[編輯]內寄生蟲
[編輯]鈎蟲(Hookworm)
鈎蟲病對貓的致害較嚴重,一般而言對貓具感染性的有狹頭鈎蟲、管狀鈎蟲和巴西鈎蟲等。鈎蟲在貓小腸內產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約經一周左右發育並蛻化成感染性幼蟲。感染途徑包括:經口感染(吃下具感染性的幼蟲或老鼠等中間傳染媒介)經皮膚感染(傳染性幼蟲可直接穿過無傷痕的皮膚和毛孔而侵入體內。)經胎盤感染(鈎蟲在母貓體內移行感染子宮中的小貓,或在小貓出生後吃到受污染的母乳而傳染。)鈎蟲病的臨床症狀並不明顯,主要為貧血、黏膜蒼白、局部皮膚出血、體力衰退、食慾不振、下痢,小貓嚴重急性感染時,有時會見到排出混血之黏液糞便,或具腐臭味的咖啡色泥狀糞便。

[編輯]絛蟲(Tapeworm)
絛蟲為貓常見的內寄生蟲,可感染貓的絛蟲有:雙殖孔絛蟲、帶絛蟲、曼森氏裂頭絛蟲等十多種。絛蟲背腹扁平,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帶狀蟲體,是由數節至數百節的體節組成其身軀,含卵的體節會隨糞便排出貓體外。絛蟲的感染須靠老鼠、兔子、松鼠等中間宿主的存在,蟲卵若直接被貓吞食仍不會孵化,它須在第三宿主體內才能發育為幼蟲,貓捕食這些第三宿主後,幼蟲繼續在貓體內發育為成蟲,造成致害。得病的貓在臨床上可見消化障礙、厭食、下痢、貧血、慢性腸炎,但症狀並不明顯;糞便中會排出節片。

[編輯]蛔蟲(Ascarid)
蛔蟲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特定的感染宿主但主要是幼齡貓的疾病,寄生於貓體內的蛔蟲是弓首蛔蟲,蟲體長約5~10公分,細長且兩端細銳。蛔蟲的生活史較為特別,雌蟲產卵後,蟲卵會隨糞便排至體外,5天後卵內便形成幼蟲,當此蟲卵被貓吞入1小時後即會於小腸孵化,進入腸道血管隨血液轉移至肺、肝等其他臟器,於肺部長大之幼蟲會再由呼吸道爬至喉嚨,再次被吞嚥至小腸,經20~30天後發育為成蟲,60天後再度產卵,開始其另一次生活史;此種發育方式即所謂的「體內移行」生活史。貓蛔蟲除經口感染外,尚可透過母奶傳染給小貓;而犬小蛔蟲若被懷孕的母貓食入,亦會透或胎盤傳染給胎兒。小貓感染貓蛔蟲,即使數量不多,仍會有毛髮粗糙、嘔吐、牙齦蒼白、骨瘦腹凸等臨床症狀;當成貓有大量蟲體感染時,才會出現明顯症狀,有時可見由口吐出蟲體。若蛔蟲太多,甚至會造成腸道阻塞甚至破裂。

[編輯]球蟲(Coccidiosis)
球蟲為原蟲的一種,主要寄生在小腸或盲腸之腸道上皮細胞。其卵囊會隨病貓的糞便排出體外,在適當的環境發育為具感染性的卵囊,健康貓咪一旦誤食,即會受其感染。抵抗力較差的小貓若感染球蟲,會有發燒、食慾減退、排血便、脫水,甚至死亡;若感染數目不多,可能無上述急性症狀,而使貓體本身產生免疫力。成貓感染球蟲病除出現下痢外,並無其他臨床症狀;且身體會自然產生抵抗力。

[編輯]心絲蟲(Heartworm)
貓雖非心絲蟲的正常宿主,對心絲蟲的抵抗力比犬高,且心絲蟲成蟲並不會在貓體內繁殖幼蟲;但在心絲蟲高流行區域,若貓咪被蚊蟲叮咬的話,仍有可能發生貓咪被感染的病例。感染貓心絲蟲的病畜常見呼吸急促及持續性咳嗽。此外可能出現單獨或同時發生下列甚急性症狀,包括:間歇性嘔吐、呼吸困難、無精打采、虛脫、抽搐、咳血及猝死。[20]

[編輯]弓漿蟲(Toxoplasmosis)
主條目:弓漿蟲
弓漿蟲又稱為弓形蟲,為原生生物的一種,它發育過程中需要有兩個宿主,即中間宿主和終宿主,其中間宿主包括人、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魚類等二百多種動物。弓漿蟲僅在貓科動物體內可形成卵囊,貓是弓形蟲的終宿主,也可成為中間宿主。在作為終宿主時,弓形蟲在貓的小腸上皮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和孢子生殖,最後形成卵囊,隨貓糞排出體外,卵囊在外界環境中,經過孢子增殖發育為含有兩個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受感染的病貓可連續二週內每天排放出約一千萬個卵囊;因此貓無疑在弓蟲病的傳播上扮演一定角色。感染後的貓即患有貓弓蟲症。[21][22]

對人類來說弓蟲的主要傳染途徑是不衞生的生活飲食習慣,而非貓。因為,食用沒煮熟的肉類或沒洗淨的蔬菜比和貓接觸更容易染症,透過貓的唯一傳染途徑是食用與病貓糞便接觸過的東西。

[編輯]外寄生蟲
[編輯]壁蝨(Tick)
壁蝨在貓身上並不常見,通常因貓咪到鄉下或樹上遊玩所帶回,而其感染數目多為個位數。母壁蝨在吸血後其體型會明顯變大,公壁蝨則否。嚴重感染時會造成貧血,被叮咬的部位會紅腫、發炎;而某些壁蝨吸血時會分泌毒素,傷害神經系統而造成癱瘓,此即為所謂的壁蝨中毒。

[編輯]蝨子(Lice)
蝨子的宿主專一性很強,白色的貓蝨會終身寄生在貓咪身上,以其毛髮與皮屑為食,而其所產的灰白色、半透明蝨卵亦會黏着於被毛上;一般而言,貓蝨的感染較跳蚤少見。感染貓蝨會引起搔癢、皮屑產生、毛髮粗糙、被毛糾結,引起貓咪搔抓、啃咬、磨蹭患部。

[編輯]跳蚤(Flea)
跳蚤為小型、具3對足的棕黑色吸血性昆蟲,其跳躍能力極佳,貓身上常見的為貓蚤。母跳蚤吸血後產卵落於地面或貓窩上,待其在環境中孵化經幼蟲、蛹、成蟲後,再跳到適當的宿主身上寄生。貓遭跳蚤叮咬後會奇癢無比,這是因為跳蚤的唾液中所含的毒素刺激造成;嚴重者會引發過敏性皮膚炎;臨床可見腰部有小瘡痂散布其中,肩膀、尾巴脫毛且皮膚變紅;而強烈的癢感,會使貓坐立難安。

[編輯]疥癬(Scabies)
疥癬是由疥癬蟲所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疥癬蟲有4對足,包括寄生於耳道中的耳疥蟲,以及皮膚上的蜘蛛恙蟲(皮屑恙蟲)、秋恙蟲等等。本病靠接觸傳染,因此與病貓直接接觸或共用梳洗用具皆會造成感染。本病主要發生於鼻、眼框、耳等頭部,或胸、腹、腋窩、大腿內側及尾根部,患部皮膚會潮紅、皮膚增厚、鱗片樣結痂、耳廓邊緣增厚,且因搔癢而導致該處無毛,皮膚有濕疹樣病變。若感染耳疥蟲則會有大量棕黑色的耳垢,病貓會有甩頭、抓耳等症狀,甚至會引發外耳道炎。[23][24][25]

[編輯]耳疥蟲
症狀通常為無故搔耳甩頭,次數愈頻繁代表病情愈嚴重,無生命危險但會影響病貓生活品質,目前治療方式只有在病貓耳內滴入專用藥物。此外,若搔癢過度有可能引發耳炎、耳道潰瘍、染黴菌、耳殼鈣化甚至影響腦部。

[編輯]貓的傳染病
[編輯]貓愛滋
主條目:貓免疫缺陷病毒
貓愛滋,簡稱FIV,不會傳染給人類。相較於愛滋病對人的致命性及傳染性,貓愛滋對貓的致命性較低、傳染性卻較高。因此病貓須與正常貓隻隔離。病貓將呈現有慢性口炎或慢性齒齦炎、慢性下痢、高度消瘦,慢性鼻炎結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水泡性皮膚炎、流產等,多為慢性病,急性死亡者少見,該病直到1987年才被肯定之貓疾病,目前尚未有貓愛滋的預防針問世,而現有之資料亦未顯示本病來自人愛滋病病毒或會傳染給人類或其他動物的證據,染患本病之貓犬多亦患有貓白血病,兩者之關係仍不明。

[編輯]貓瘟
貓瘟,由貓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引起之泛白血球減少症,傳染性極高,毀滅性也極強。一般以接觸傳染為主,亦可經由吸血昆蟲或蚤類傳染,幼貓最易感染此病,臨床症狀為厭食、抑鬱、精神極差、高燒、持續性嘔吐、深褐色血痢,最後因白血球數急遽減少及出血性腸炎造成脫水和失血而死亡,死亡率約25%~75%。

本病毒十分頑強,甚至會穿過胎盤干擾幼貓,所以母貓最好於懷孕前及接種貓瘟死毒疫苗。

[編輯]貓傳染性腹膜炎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症呈持續數週的食慾漸減,體重減輕,高熱,大多數患貓有腹內積水,可能出現神經症狀以及眼球之病變,一般病程為兩週至四個月之久,即使獲得良好的治療死亡率亦不低,目前有疫苗可供預防注射之用。

[編輯]狂犬病
主條目: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以意識障礙,神經初興奮後痲痺為特徵,病毒存在於病畜的唾液中,藉由咬傷傳染。可感染給所有溫血哺乳動物如:人、犬、貓、牛、馬、羊,及其他野生動物例如:蝙蝠、老鼠、狐、狼、獅、虎...等,感染狂犬病死亡率非常高,是最可怕的傳染病,病毒進入傷口內經末梢神經以向心性的方向達到中樞神經發育增殖而致病,潛伏期的長度依被咬傷部位,離腦部的距離而定。

狂犬病可分躁狂型及沈鬱型,通常發生的都是躁狂型,臨床症狀為極度興奮,對聲音敏感,瞳孔放大,亂咬人畜及其他物體,喉頭神經,吠叫聲怪異,嚥下困難下顎痲痺而開口、伸舌流涎、行動失調、抽筋、後期以致全身痲痺而死。

[編輯]貓白血病
貓白血病是由貓白血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所引起之白血球減少症;在貓所有的傳染病媒中,此病毒是傳染性最高的一種,即使是與患貓接觸一次即可感染此病。

其臨床症狀包括體重下降、貧血、發燒、齒齦炎、下痢等,但由於程度分歧,使診斷非常困難,必須藉助血液檢查來判斷。雖然貓白血病不會傳染人類,但其模式卻與AIDS病毒類似,均會引發免疫抑制作用,病導致淋巴瘤(一種線體性癌症)、白血病(血癌)、貧血、腎功能不全和腸炎等,此病毒也能以靜止狀態在貓兒骨髓中潛伏數年後再發病。雖然幼貓對此病較為敏感,但此病卻能感染任何年齡、品種、及性別的貓。

[編輯]貓卡里西病
貓卡里西病,由貓卡里西病毒(Feline calicivirus)引起,主要侵犯貓的上呼吸道,造成支氣管性肺炎或肺泡性肺炎。臨床症狀有口舌部潰傷、發燒、抑鬱、厭食、打噴嚏、流涎、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肺炎等,與貓鼻氣管炎的症狀相當類似,臨床上很難區分。病程約1~4週,感染率高但死亡率不一,最高可達30%。15週齡至六月齡之幼貓若感染此病,則會呈現病毒性肺炎,而因呼吸困難而死,有些則會出現神經症狀。若與貓皰疹病度、披衣菌一同感染將造成嚴重肺炎。

[編輯]貓鼻氣管炎
貓鼻氣管炎由貓皰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所引起之高傳染性上呼吸道疾病,貓常發生此病。一般以接觸或飛沫傳染為主,主要的臨床症狀有高燒、抑鬱、咳嗽、打噴嚏、眼睛畏光、結膜炎,以及角膜、舌、口蓋等部位潰傷,故可見水液性眼分泌物及鼻分泌物大量增加,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會使分泌物變成黏液膿樣。分泌物會傳播病毒,懷孕母貓若感染此病,則病毒會經胎盤感染胎兒,甚至造成流產。若與貓卡里西病毒、貓披衣菌一同感染將造成嚴重肺炎。

[編輯]貓披衣菌肺炎
貓披衣菌肺炎,是由鸚鵡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主要造成貓的肺炎。初期顯現之臨床症狀為結膜炎,之後則伴隨有發燒、嚴重的流浪,而且眼分泌物增加、打噴嚏、鼻蓄濃等,後期的臨床症狀為化膿性肺炎,會因氣管和肺泡內之分泌物過多而造成呼吸困難及肺水腫。

全部病程約持續30天。在感染後30日以上,仍能在病貓的結膜和肺發現此病菌,故病貓即使痊癒亦會持續散播此病菌,而使周遭的貓之感染此病症。

疫苗可在8~10週齡給予第一劑,於12~14週齡給第二劑,爾後每年補強一次即可。

[編輯]常見貓非傳染病
[編輯]急性胰炎
症狀輕者精神不佳、不吃不喝,無明顯過程轉變成重度胰炎,重度胰炎的症狀除輕度症狀外,同時會出現休克、寡尿、敗血、黃疸的症狀。病因通常是過度肥胖,4週─18歲為好發年齡。

[編輯]慢性腎衰竭
症狀輕者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多、皮毛黯淡無光澤;重者嘔吐厭食、口腔潰爛、下痢、貧血,有致命危險,越早發現痊癒機率通常愈高。染病貓隻通常需要依靠處方飼料、打點滴、藥物控制並適情況進行洗腎或皮下注射的療程。讓貓飲用充足飲水可以減少發病率──飲水量過少是許多貓的不良生活習慣。

[編輯]慢性肝病
症狀輕者厭食;重者黃疸、尿液深色,黃疸通常由超過1週的厭食造成,對貓而言有致命危險,重者甚至會引發肝硬化、肝昏迷,幾天內即死亡。治療時通常餵以處方飼料並補充牛磺酸,視病情嚴重性施以強迫灌食。

[編輯]自發性下泌尿道疾病
症狀輕者血尿、頻尿、尿痛、舔舐生殖器;重者嘔吐、食欲不振;若尿到完全阻塞,將在48~72小時內引發急性尿毒死亡,即使康復復發機率仍高。

[編輯]慢性口炎
症狀輕者口臭流口水;重者吞嚥困難、厭食、體重下降、精神不佳、口腔黏膜及舌面潰爛;雖無直接致命危險但將嚴重影響病貓生活品質,或間接因口內傷口將細菌散播至身體其他部位,引發併發症造成死亡。獸醫內科治療通常會對病貓洗牙、使用抗生素與類固醇,如果無效者拔除臼齒。

[編輯]慢性下痢
症狀輕者軟便、每日例行2~3次的輕微下痢;重者下痢頻率密集至每30分鐘一次,並出現血便症狀。若病症尚未惡化可以吊點滴以增加腸內菌、消化酵素、乳酸菌等益菌生長,補充營養。此外,此病的原因眾多,但主要是由飲食習慣不良所造成。

[編輯]慢性嘔吐
若為消化系統產生的慢性嘔吐,症狀通常較輕,僅造成輕微嘔吐,嘔吐物常見為毛球與食物殘渣;但其他疾病併發的慢性嘔吐次數將增多並有吐血可能。最輕微症狀之嘔吐物為白色,顏色偏黃代表肝膽系統有程度上的問題,若顏色極深則代表病貓有出血問題。貓隻若胡亂吞食異物也會造成慢性嘔吐。

[編輯]過敏性皮膚炎
症狀輕者無故搔癢;後者皮膚發炎甚至結痂。此並無致命危機。過敏類型主要可分類成食物型(如:食物過敏問題)、叮咬型(體外寄生蟲叮咬皮膚,會傳染給人類)、接觸型及吸入型(對氣未過敏,如:油漆)等,其中尤以前兩者染病機率最高。

[編輯]毒物
貓的毒素排解(detoxification)能力低於人類與狗等動物,因此有許多普通的家中的物品,對貓而言可能具有危險性[26][27]。舉例而言,常見的止痛劑撲熱息痛(商品名包括泰諾林、普拿疼等),即使在對人類安全的劑量下[28][27],也可對貓產生嚴重毒害,因為貓缺乏代謝這些藥物的酵素。若貓有攝取到這些藥物的可能,則必須立即接受獸醫師治療[29]。即使是能用來治療發生於貓身上之關節炎的阿斯匹林,對貓的毒性也比人類更大[27]。而用來對抗掉毛的敏諾西代(商品名為落建),對貓也可能致命[30][31]。多種殺蟲劑與除草劑也有危險性,其他可能對貓產生毒害的家庭常見用品,還有樟腦丸等萘類化學製品[27],以及以苯酚製成,如六氯酚、滴露等多種清潔劑[27][32]。對人類有毒的抗凍劑乙二醇,即使只有一小匙,也可能使貓死亡[33]。除了上述藥劑,許多家中栽種的植物[26]、普通的人類食物,對貓也有毒性,如巧克力中可可鹼;相對大量的洋蔥與大蒜也對貓有害[27]。若貓居住地有百合屬植物,就算貓在不舔食這些植物,也有腎衰竭風險。

[編輯]貓與人類

[編輯]文化象徵


貓的畫作
貓在古埃及被當做神膜拜,因為貓會抓老鼠,使得當時的人民免受疾病所苦;自埃及金字塔出土文物發現有貓的壁畫、貓樣陶偶,甚至是貓的木乃伊與法老同葬,顯見是法老寵物盼望有朝一日一起復活。但在某些地區被視為死神而虐待。

在華人殯葬禮儀上,非常忌諱貓出現在靈柩旁邊,認為貓躍過屍體上方頗不吉祥;還有貓腦內中樞神經有關「平衡運動神經」相當發達,自離地8、9公尺墜落仍能翻身安全着地,古人不知因此有「九命怪貓」說法。

華人也稱呼個性溫柔喜歡對男人撒嬌的女人為「貓」,泛泛之輩閒雜人粗俗稱為「阿狗阿貓」;華北地區江湖黑話讚揚一個人做事乾淨俐落迅速、不招搖聲張的人綽號是「貓兒臉」;「哪有貓不吃腥?」為男人外遇作輕鬆辯稱。

「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更是被引述為「改革開放」初之至理名言。美國19世紀著名小說家愛倫·坡寫過一篇小說「黑貓」,被視為近代「恐怖小說」濫觴及文學經典佳作:1980年代經典喪屍鬼片「芝加哥打鬼」出現一隻咬人喪屍貓的黑色幽默,至21世紀在美國電影「博物館驚魂夜」演變成為標本貓。古希臘文學「伊索寓言」也有以貓為引喻故事;美軍於2007年已經除役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即是以Tomcat命名。

貓並未收錄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然而諸如越南等地方,將對應卯年的兔改為貓。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內容,認為貓與鼠騎在牛背上,鼠卻將貓推下水,而等到貓爬回岸邊碰上玉帝時,成了第十三名,落選生肖,這也是中國傳說神話中解釋貓捉老鼠的原因。此外,埃及和古巴比倫的第七個生肖也是貓,前者為犬,後者為鱷(埃及生肖分別是牡牛、山羊、猿、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鷹,古巴比倫生肖則是牡牛、山羊、獅、驢、蜣螂、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編輯]人為豢養


人為豢養貓時用來餵食的貓乾糧
貓自從被馴化以來,已經被人類豢養了數千年,尤其在現在,許多研究證明貓和人的密切關係,也讓貓的普及更為廣泛,飼養率已超過家犬,然而許多人會因傳統觀念、電視媒體對貓有不正確的觀念,諸如貓愛喝牛奶、很陰險等。

不過,因為家貓飼養的普及,社會上的虐貓案例愈來愈多,手法也越來越殘忍,如內湖虐貓事件等,而棄養貓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未結紮的棄貓,不但會大量繁殖,還會因為爭奪地盤而和其他的貓打架,為求偶而哭號。貓是很愛乾淨的動物,連大小便都會將其埋於貓沙中,因此,流浪貓的存在不會弄髒環境,但若愛貓人士餵食剩菜剩飯,則會導致環境髒亂。人類的疾病極少由貓傳播,就連最容易傳染給人類的弓蟲(Toxoplasmosis)都要食用與染病貓隻糞便接觸過的東西才有可能傳染,由此可見,貓不是傳播疾病的主因,認為流浪貓會傳播疾病是錯誤的觀念。

此外,近來醫學發現,當空氣中含有高濃度的貓毛時,會使部分人的過敏免疫系統麻痺,且只有貓毛有辦法達到此作用,如家犬等動物的毛則沒有辦法。此乃因貓毛、皮屑較輕,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較久,相對的提高了其濃度,而濃度高的過敏原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感覺。[34]。在懷疑有過敏症時,要先經過測試,才可正確知道什麼是過敏原,如是貓過敏症,已有一些新的藥物可以醫治,例如,美國研究出來的,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成功治癒了實驗鼠的貓過敏症,也對試管中的人類細胞產生了療效,不僅能在短期內抑制貓過敏症反應,而且在注射之後還長期有效。另外,西班牙醫生也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在對貓過敏的孩子舌下放置貓毛屑提取物,並逐漸增加劑量,能夠培養孩子對過敏原的耐受力。

[編輯]捕捉、絕育、釋放
主條目:捕捉、絕育、釋放


一頭已絕育的街貓,其中一隻貓耳被剪去一角
要解決流浪貓的問題,就要實施TNR─捕捉、絕育、釋放。撲殺流浪貓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撲殺一些流浪貓,那地區的流浪貓基於求生本能,會更加加速繁殖,若撲殺一整個地區的流浪貓,鄰近地區的流浪貓會佔據這個新的地盤,繼續繁殖,如果把一整個城市的流浪貓全部撲殺殆盡,傳播各式疾病的老鼠會大量增加。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就是因為當時視貓為巫術,大肆撲殺,引起自東非地區傳來的老鼠得以在歐洲大量繁殖,造成瘟疫。

TNR是唯一經過證實、能有效控制流浪貓數量的辦法。TNR的任務是把一個群落(colony)的流浪貓儘可能地全部捕捉起來,施以結紮手術,然後放牠們回原來生活的地方,原地放養後由愛心人士繼續照顧,提供食物、水,照顧,並予以觀察、紀錄。為了識別結紮後的貓和未結紮的貓,把結紮後的貓的耳朵剪去一角,通常公貓剪左耳,母貓剪右耳。如果有還來得及馴養的小貓以及親人的成貓,則幫助牠們找到合適的認養家庭。若結紮比率很高,長期下來,流浪貓的數量便會漸漸下降,而且,流浪貓因發情而造成的等問題也會大大地減少。結紮後的貓較無四處遷徏的習慣,因此也較不易被人察覺,更能夠對其居住範圍內的鼠害加以控制,可以說是很好的鄰居。

漸漸的,TNR的方式已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接受,一些愛心人士開始收養流浪貓,並在網絡上公布送養訊息,等待其他想養貓的人認養,「以認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的口號也是大部分台灣居民琅琅上口的。

此外,絕育也可用作在人為豢養的貓上,科學以證實貓的絕育可以有效的延長其壽命。原因一是生殖系統對貓兒言僅提供傳宗接代的功能,平時無用處,多一個器官就需要更多的能量,還有額外的風險,且摘除生殖器官並不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二是母貓進行絕育(卵巢子宮摘除術)後,可以不怕染上如子宮蓄膿、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卵巢腫瘤等疾病;公貓進行絕育(睪丸摘除術)後則可免除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性衝動而造成兩公貓之間互相的打鬥,打鬥後留下的傷口易被細菌所感染而潰瘍。

薛丁格的貓


奶油貓悖論
[編輯]思想實驗
與貓有關的思想實驗包括薛丁格的貓和黃油貓悖論:

薛丁格的貓: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裡,然後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包含一個放射性原子核和一個裝有有毒氣體的容器的實驗裝置。設想這個放射性原子核在一個小時內有50%的可能性發生衰變。如果發生衰變,它將會發射出一個粒子,而發射出的這個粒子將會觸發這個實驗裝置,打開裝有毒氣的容器,從而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後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處於兩種不同狀態的疊加態而成為其中的一種?在打開盒子觀察以前,這隻貓是死了還是活着抑或半死半活?這個實驗的原意是想說明,如果不能對波函數塌縮以及對這隻貓所處的狀態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話,量子力學本身是不完備的。

牛油貓悖論:我們確定兩條定律「貓永遠用腳着陸」;「西多士永遠在塗上牛油的一面落地」皆是真確和有證據證明的。那麼,把西多士沒有塗上牛油的一面黏着貓的背部(下文簡稱牛油貓)之時,會發生什麼反應呢?某些人打趣地表示,牛油貓實驗將導致一個反地心引力的作用。他們猜測,牛油貓在半空落地之時,它將漸漸減速和轉動,最終到達一種恆穩狀態,與地面浮着一個短的距離高速轉動,使得吐司沒有塗上牛油的一面和貓背無法接觸地面。[35]

[編輯]恐貓症
有些人對於貓心生恐懼,久而形成一種精神上的病,稱為「恐貓症」,恐貓症為恐懼症其中一種,指對貓持續產生非理性的恐懼。恐貓症的英文名稱ailurophobia,來自希臘文的ailouros(貓),及phobos(恐懼)。恐貓症患者除了懼怕與貓產生接觸,例如咬或抓,另外亦對傳說中貓的超自然力量感到恐懼。

[編輯]其他用途
[編輯]實驗對象
貓被應用於醫學研究100多年了,之所以貓會在醫學領域如此受到重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貓的解剖學特點。有時候,貓具有其他實驗動物無可取代的特殊點,如貓可以忍受麻醉與任何需要對腦進行部分破壞的手術,在手術時也能保持着正常血壓,反射動作也與人相似,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和肌肉的結構比起一般嚙齒類動物接近人,貓的體型也比鼠大,方便操作、觀察。

[編輯]經濟用途
貓皮的保溫功能良好,是重要的裘皮原料,具有豐富經濟用途。

世界各地以貓為食的人極少。但在東亞地區,人們會直接食用貓肉,以中國東南地區、越南北部、韓國居多[36]。廣東著名的「龍虎鬥」就是以貓和蛇為原料製作的[37],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有說「那百粵之地毒蛇作羹,老貓燉盅,斑魚似鼠,巨蝦稱龍,肥蠔炒響螺,龍蝨蒸禾蟲,烤小豬而皮脆,煨果狸則肉紅,洪七公如登天界,其樂無窮。」。

瑞士於去年首次發現一隻貓得了與瘋牛病相關的疾病——貓科海綿狀腦病(FSE)。瑞士專家說,FSE就像瘋牛病一樣能夠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錯亂,如果人類吃了染病的貓,就會被傳染上此病。

由於貓作為外來物種被航海家帶入澳大利亞後,對當地的小型有袋類動物和鳥類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於貓在當地缺少天敵,使本地的土生種急劇減少。原住民也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本地動物作為食物,於是就捕捉貓作為食物。

[編輯]卡通形象與文學作品
[編輯]著名的卡通形象
龍貓
多啦A夢
菲利貓
藍貓
Hello Kitty
黑貓警長
湯姆與傑利
加菲貓(Garfield)
貓女(《蝙蝠俠》裡反派女主角)
招財貓
  • 0

Share/分享:
懶得有理_____難得有你
think unique,be special
admin
Site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3397
注册: 周六 5月 22, 2010 7:54 pm
威望: 0

回到 貓貓百科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论坛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位游客

cron
Reputation System ©'